上电新闻

人工智能现代产业学院首届人工智能微专业正式开班

为支撑国家“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需要,探索面向能源电力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培养,上电-临港人工智能现代产业学院牵头,基于前期电力人工智能专业群建设方案,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和数理学院四个学院共同联合筹划的首届人工智能微专业成功开班。

7月15日上午,人工智能微专业开班仪式在线上隆重举行。上海电力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徐信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张传林、自动化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黄福珍、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赵琰、数理学院教学副院长孙玉芹、人工智能微专业任课教师及全体学生出席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人工智能微专业负责人栗风永主持。

本届人工智能微专业面向人工智能专业群内各专业2022级所有学生开展选拔,经过学生自主报名、择优录取等环节,共招收来自于四个学院41名本科学生。本微专业培养期时长为1年(集中开课时间为暑期),对于被录取的学生,其本专业培养方案计划不变,基于人工智能微专业培养方案,开展浓缩式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实验教学与项目综合实训。首阶段教学于开班仪式后开展,为期2周,教学团队来自4个学院8位资深教师,同时也邀请了英伟达、郑州云海等企业师资参与微专业教学。首阶段课程主要安排三门课程的集中教学。

徐信艳为开班仪式致辞,她提到人工智能微专业的开办具有重要意义,是上海电力大学对国家培养先导人工智能产业人才的积极响应,是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布局。她强调希望能够借助人工智能微专业建设,蓄积面向能源电力领域的人工智能优质课程,为后续上海电力大学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和继续深化改革奠定坚实基础,也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学习机会,在新型的学习模式下,真正地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学生代表李杨在发言中表达了成为上海电力大学现代产业学院首届人工智能微专业学生的激动和自豪之情,他表示将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刻苦学习,积极实践,努力成为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人工智能复合型应用人才。人工智能微专业负责人栗风永详细介绍了首阶段课程安排情况,班主任柴元向同学们明确了班级管理及课程考核要求。

张传林做总结发言,他指出人工智能微专业的课程内容涵盖了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自动化控制理论、数据科学、大数据分析等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对于培养新型电力系统急需的高水平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将发挥重要作用,他勉励同学们珍惜学习机会、积极探索,为自己的个人成长与未来职业发展积聚核心竞争力。

开班仪式后,张传林讲授第一课“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概况”。他从人工智能的起源、诞生、发展历程和主流方法讲起,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同时着重讲述了智能机器人发展概况,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的视频展示了智能机器人在工业、农业、医疗等各种应用场景中的应用。在课程讲授的基础上他带领同学们分析了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在我国在由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转变的过程中,自主创新是关键,激励同学们刻苦学习、积极创新,为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人工智能微专业开班仪式的成功举办,标志着首届学子将踏上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之旅。人工智能现代产业学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人工智能复合型电力人才,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贡献力量。

教务处、计算机学院、自动化学院、数理学院、电信学院联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