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华为杯”第二十二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名单公布。我校研究生团队凭借自主钻研的恒心、跨学科协作的智慧与扎实的专业能力,从全国24371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斩获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4项、全国三等奖9项。获奖名单如下:

本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获奖比例仅为1%,国内与国际赛道共计244支队伍获此殊荣。我校学子跻身其中,不仅体现了他们刻苦奋进的钻研精神,也彰显了学校“以赛育人、以赛促学”培养理念下,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值得一提的是,我校以数理学院为主的指导教师团队已连续七年助力学生在该赛事中荣获国家级奖项,累计获得全国一等奖6项、全国二等奖90余项、全国三等奖140余项,充分验证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育人模式的持续成效。

权威赛事锤炼真本领,硬核实力赢得高认可
“华为杯”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是研究生创新实践领域的标杆性赛事,以跨学科、高难度、重实践为特点。参赛学生需在四天内独立完成从问题分析、模型构建、求解验证到论文撰写的全流程,对创新思维、抗压能力与团队协作提出极高要求。
面对激烈竞争,我校参赛学子主动拆解题意,自主查阅大量文献,反复打磨建模思路,在有限时间内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他们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与灵活的解题能力,不仅展现了个人综合素质,更诠释了我校学子敢于迎难而上、勇于拼搏进取的青春风貌。
阶梯式培养搭建成长阶梯,学生自主进阶实现跨越
近年来,数理学院构建的“阶梯式培养、全周期赋能、多维度提升”育人机制,为学生搭建了自主成长的广阔平台。覆盖“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以及“基础培训—专项集训—模拟实战—赛事冲刺”的分层课程设置,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自主选择、精准提升。

荣获全国一等奖的龚骏豪、刘正羽、李茗慧团队,正是这一培养模式下的生动范例。龚骏豪与李茗慧在本科期间就依托我校搭建的竞赛培养平台积累了丰富经验,其中,龚骏豪曾获202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海市二等奖;李茗慧则斩获2022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海市三等奖。今年三位同学实力组队共同拿下校内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在本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上,他们又自发组队、分工协作,针对赛事痛点自主制定备赛计划,主动请教指导教师完善思路,在无数次熬夜推演中突破能力瓶颈,最终实现从校级获奖到全国一等奖的跨越式成长。
典型引领激发创新热情,校园涌动自主实践浪潮
在优秀团队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投身数学建模学习与实践:自发组建学习小组、踊跃选修建模课程、积极参加校园竞赛、主动拓展学术视野。学生们以“崇尚创新、勇于突破”为信念,形成了“自主参与、互助共进、全员争先”的校园氛围,持续释放创新育人的辐射效应。
此次佳绩的取得,集中展现了我校学子扎实的专业功底、坚定的攻坚意志与高效的团队协作能力。学校将持续打造更广阔的学生成长平台,支持更多学子在各类高水平赛事中勇于挑战、绽放光彩。相信秉持自主创新、持续奋斗的精神,我校学子必将不断超越自我,成长为具备扎实学识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科技创新贡献青春智慧。
创新创业学院 数理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