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机学院在氢能储运技术领域的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根据最新ESI数据库检索情况,上海电力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吴江教授课题组20247份在高水平国际期刊《Energy & Fuels》上发表的论文Review of Hydrogen Storage Technologies and the Crucial Role of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arriers(DOI:10.1021/ acs. energyfuels. 4c01781)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论文第一作者为2022硕士研究生方杰,通讯作者为吴江教授。ESI高被引论文是指发表于十年内某学科领域中被引用次数排名在全球前1%以内的论文,它从文献角度反映了论文影响力,ESI高被引论文是衡量学校科研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氢能作为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能源载体。然而,氢气的低密度和易泄漏特性使得其储存和运输成为制约氢能大规模应用的瓶颈问题。针对这一关键问题,该ESI高被引论文首先从物理储氢、材料吸附储氢、化学储氢和地下储氢等多个维度,全面阐释了各类储氢技术的原理、优势与局限性,并特别聚焦于氨(NH₃)、硼氢化钠(NaBH4)、镁基氢化物(MgH2)等非碳储氢载体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环境友好型储氢载体的发展潜力与技术挑战。此外,该文还从全生命周期评价(LCA)角度分析了各类储氢技术的环境影响,并探讨了氢能政策与标准化建设对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作用,为氢能储能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该论文是吴江教授课题组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的Strongly Coupled NiMo@Alloy-LDH Interfaces with Low-Barrier Schottky Junctions for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的Biomimetic Stylophora pistillata-like NiMoO4/NiFeS crystalline-amorphous phase boundary activated lattice oxygen mechanism for efficient electrochemical water oxidation等系列论文之一,为利用可再生能源绿电制氢与氢能储运和利用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76126)、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23ZR1424600)和机械工业清洁发电环保技术重点实验室的资助。

能机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