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顾春华率队赴国家能源集团浙江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能浙江公司”)考察交流,与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项岱军进行深入交谈。双方聚焦能源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需求,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及产学研融合等领域达成深度共识,并签署相关合作协议。

会谈中,项岱军对顾春华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并系统介绍了国能浙江公司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火电灵活性改造、电力市场化交易等领域的实践成果。他指出,随着“双碳”目标推进,能源企业亟需突破技术瓶颈、优化人才结构,期待与行业特色鲜明的上海电力大学强强联合,在智慧电厂建设、储能规模化应用、人工智能赋能电网调度等关键方向开展联合攻关,将高校的智力资源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顾春华详细阐述了学校“产教融合、服务行业”的办学特色。他强调,作为华东地区唯一以“电力”命名的应用型高校,上海电力大学始终以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为己任,近年来通过学校机构优化、组建产教融合学院等举措,持续提升服务电力行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并指出此次合作是校企双方同频共振的重要契机,学校将重点围绕研究生联合培养、关键技术联合申报、生产现场技术难题协同解决等维度精准发力。

经过深入磋商,双方签署两单位合作协议、研究生工作站及教师实践基地等相关协议。

会前,顾春华一行实地考察了国家能源集团浙江电力数字化调控大厅,详细了解企业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机组智能运维,以及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生产调度的创新实践。在随后的座谈中,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与校方就具体技术需求展开专题研讨,就燃煤机组低碳化运行、电力储能等课题形成初步合作意向。
国家能源集团浙江电力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海,副总工程师及科技信息部、生产管理部等部门负责人;我校副校长杨宁,校长办公室、发展联络处、人事处、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及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相关代表共同参与活动。
此次合作标志着学校在推进“校—企—地”协同创新方面迈出关键步伐,为服务长三角能源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新范式。双方表示,将以此次协议签署为起点,持续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共同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贡献力量。
校长办公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