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上午,上海电力大学能源电力卓越工程师学院(以下简称“卓工院”)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杨浦校区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理事单位名单及《上海电力大学能源电力卓越工程师学院理事会章程》,共14家单位受聘为首届理事会成员,其中上海电力大学担任理事长单位。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顾春华作为理事长单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副校长张波主持。卓工院院长唐忠,副院长付在国、于会群及13家理事单位代表与会。付在国、于会群分别就学院建设情况与发展规划作专题汇报。
会议期间,顾春华为理事单位授牌、颁发证书。
会议认为,卓越工程师是推动能源科技创新、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力量。上海电力大学在能源电力领域拥有深厚的积淀和完整的学科体系,为卓工院的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卓工院应充分依托理事会平台,突出“实战育人”特色,积极探索校企协同的新机制、新模式,在学校的整体发展中承担起改革试验田和人才孵化器的重任。
与会理事单位代表围绕卓工院平台的建设路径与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并提出了一系列兼具前瞻性与实践性的建议。代表们一致期望,将卓工院打造成为有效衔接高校育人目标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协同平台,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双向赋能”。具体建议聚焦于四个关键方向: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前沿交叉领域,着力培育具备跨学科知识体系与跨界问题解决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二是重构科研合作机制,推动从“个体式合作”向“有组织科研”转型,通过建立“企业出题、师生揭榜”的联合攻关机制,确保科研任务源于真实产业需求、研究成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三是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突出实战导向,切实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规避工科培养“理科化”倾向;四是共建优质教学资源,积极推进校企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有效解决教材内容与工程实际脱节的问题,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技术发展的同频共振。
顾春华作为理事长单位代表在总结讲话中指出,理事会要切实担负起战略引领职责,成为驱动校企协同创新的“核心引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陈杰表示,全体理事单位将以理事会章程为根本遵循,以学院发展规划为行动指南,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技术等前沿领域,通过共建核心课程、共享实训平台等务实举措,着力破解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衔接难题。各理事单位要携手把卓工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高地与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平台,共同为推动我国能源电力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据悉,作为学校对接能源电力行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抓手,能源电力卓越工程师学院(以下简称“卓工院”)于2024年12月应运而生。卓工院将全面统筹学校在能源电力领域的优势资源,聚焦清洁发电、智能电网、电力储能、电力人工智能等前沿方向,积极探索“学科交叉、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全新育人路径。其核心使命在于打破传统培养壁垒,构建一个贯通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开放式平台,形成校内优势学科与卓工院高效联动、相互支撑的育人新格局。面向能源电力行业的实际需求,卓工院将着力构建以实战为导向的培养体系,计划全面推行“项目驱动+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实施“工学交替”的个性化培养方案,让学生深度参与企业一线的真实研发项目与技术攻关任务。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标准、共同设计课程内容、共同指导课题研究、共同评价学业成果,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致力于打造能源电力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样板间”。
上海电力大学能源电力卓越工程师学院
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名单
理事长单位
上海电力大学
理事单位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申能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学院分公司
国家电投集团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电气电站集团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生院(卓工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