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报国强国之志,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新学期初,自动化工程学院围绕“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主题,精心组织并扎实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首日教育活动。活动覆盖学院全体本科生,由各年级辅导员牵头组织,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新生班主任、企业HR、朋辈榜样等共同参与。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教育全覆盖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本次首日教育活动,将其作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开启新学期新征程的重要环节。学院学生工作团队提前谋划,结合学校总体要求和各年级学生特点,推动辅导员、班主任、朋辈榜样协同联动,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成长阶段和实际需求,分层分类设计了教育内容和形式,确保了教育活动覆盖全体学生,强化教育成效。
紧扣主题,分层分类,实现教育活动精准化
本次首日教育紧密围绕核心主题,聚焦“思想引领、责任担当、成长赋能”三大主线:一是聚焦伟大抗战精神与新时代青年使命的深度融合,通过历史回望与现实观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奋斗自觉;二是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时代命题,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与个人发展中思考“何为担当”“如何作为”;三是聚焦不同年级成长需求,分层分类开展学情诊断、职业规划、阅读赋能等活动,助力学生筑牢思想根基、疏解成长困惑、锤炼过硬本领。
针对刚入学的2025级新生,学院首日教育以“适应-认知-定向”为重点,通过“沉浸式”入学教育与启发式“班会引导”,帮助新生快速融入大学生活,初步建立“个人成长与国家需求同频”的价值导向。
学院举行“电”亮新征程,“智”动创未来——2025级新生入学教育大会。9月16日上午,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担任主讲人,面向全体新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校院发展介绍、专业认知教育、学生管理规范教育及教学管理介绍等。学院党委书记刘莉作寄语新生:一是心怀“国之大者”,铸就报国强国之志,把个人理想同国家能源电力与智能制造重大需求紧密结合,在“双碳”战略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找准坐标;二是锤炼“栋梁之材”,夯实挺膺担当之基,练就“硬核”本领,主动投身科研攻关、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在真刀真枪中淬炼成才;三是勇赴“时代之约”,践行奋斗实干之风,发扬“自动化人”敢闯敢创的优良传统,用奋斗定义青春,用实干成就梦想。她勉励新生们要涵养学术品位、增强学术本领、弘扬学术正气,走好创新之路,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能源新篇章注入磅礴青春力量。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彭道刚从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行业背景讲起,阐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发展战略,重点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师资力量、学科专业设置以及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和实验教学资源,为新生们未来的学习科研环境构建了全面而清晰的“行动路线图”,鼓励新生从入学起就树立”专业报国“的志向。
学院开展班主任专业认识班会。9月14日下午,各班新生班主任、学生班助以班会形式,围绕学科专业发展史、行业前沿、校友案例等,深入浅出地面向新生作专业认识及学业规划指导。同时,邀请高年级学生班助作为朋辈榜样共同参与,分享大学生活与学习经验,助力新生顺利开启大学生活。
学院召开“我与中国式现代化”主题班会。新生辅导员通过抗战精神的传承、青年使命的阐述和成长路径的规划,引导新生们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在未来四年乃至更长的人生旅程中明确方向,坚定志向,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隐性。同时,向新生提出大学学习的总体规划与路径要求。引导新生学会设定阶段目标,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磨炼意志、锻炼能力;鼓励新生通过抗战精神的传承、青年使命的阐积极参与经典阅读与红色研读活动,以读书分享和心得交流的形式深化学习效果。
针对2024级、2023级学生处于专业基础学习与能力提升的关键期,学院首日教育通过精神引领与学情诊断相结合,帮助学生明晰学业与职业成长路径。辅导员基于上学期的课程成绩、实践参与度等数据,面向学生开展学情考情诊断分析,帮助学生梳理目前存在的学习习惯、时间管理、目标清晰度不良等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向身边优秀榜样看齐,不断改进学习方法,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及科创实践等,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增加了假期作业及社会实践分享环节,鼓励学生交流见闻与收获,在实践中检验真知,拓展视野,进一步明确学习重点与能力提升路径,明确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进而提升服务国家需求的能力。
针对2022级作为毕业年级学生,处于求职就业关键期,学院于9月23日召开首日教育暨就业动员大会。大会邀请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佳丽、中共国家电投党校上海电力分校(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培训中心)组织人事部主任朱虹、毕业班辅导员以及2025届本研优秀毕业生进行分享,结合实证数据、典型案例及实战经验,多元视角帮助学生剖析当前就业形势及求职就业技巧,引导学生认清就业环境,树立正确就业观,提升就业竞争力,同时做好学情诊断,确保顺利毕业,引导学生将个人职业选择与国家就业导向相结合。
此次首日教育活动主题鲜明、内容充实、氛围浓厚,学院将持续跟踪关注各年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业发展,加强学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全过程渗透,引导学生将报国之志转化为强国之行,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自动化工程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