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2025级本科与研究生新生的到来,自动化工程学院精心策划的入学教育系列活动于近日全面启动,助力新生们扬帆起航,开启人生新旅程。
“电”亮新征程,“智”动创未来——本研新生入学教育大会
9月16日上午,自动化工程学院2025级本科、硕士新生入学教育大会在临港校区演艺中心隆重举行。学院全体党政领导班子出席会议,学院团委书记侯林,思政负责人孙怀芹,新生辅导员陈炜、薛楚恒及全体2025级本研新生近600人参会。大会由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佳丽主持。
学院党委书记刘莉代表学院向全体新生表示诚挚祝贺和热烈欢迎。她寄语新生:心怀“国之大者”,铸就报国强国之志,把个人理想同国家能源电力与智能制造重大需求紧密结合,在“双碳”战略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找准坐标;锤炼“栋梁之材”,夯实挺膺担当之基,练就“硬核”本领,主动投身科研攻关、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在真刀真枪中淬炼成才;勇赴“时代之约”,践行奋斗实干之风,发扬“自动化人”敢闯敢创的优良传统,用奋斗定义青春,用实干成就梦想。她勉励新生们要涵养学术品位、增强学术本领、弘扬学术正气,走好创新之路,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能源新篇章注入磅礴青春力量。
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彭道刚从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行业背景讲起,阐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发展战略,重点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师资力量、学科专业设置以及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和实验教学资源,为新生们的学业规划指明了方向。
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佳丽就学生管理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了说明。她结合鲜活案例,围绕学生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与管理模式、校园安全稳定、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讲解,特别强调共同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关注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增强安全意识,关注心理调适,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合理规划未来发展。
最后,学院副院长黄福珍围绕学籍管理、选课流程、考试纪律、毕业要求等做了细致的本科教学管理要求介绍。副院长陈辉则以分会场形式,面向研究生新生,详细解读研究生培养方案、学位授予标准、学术道德规范以及科研创新要求。
“职”引未来,成长赋能——校友职业成长导师启动会暨见面会
9月中旬,自动化工程学院以线上方式举行2025级校友职业成长导师计划启动暨见面会。作为新生教育引导体系的重要环节,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选聘优秀校友担任成长导师,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树立发展目标,并逐步引导其开展科学的职业规划。
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佳丽欢迎并感谢校友导师。她提到,学院重视新生的教育引导,校友导师计划旨在帮助新生适应大学、明确学业与职业方向,并希望校友导师协助新生做好大学生涯规划。2024级校友导师代表黄陈一帆结合以往指导经验,建议新一届导师主动沟通、利用资源并因材施教,以逐步建立新生的职业规划意识。
2025级校友导师一致表示,非常荣幸重返学院担任成长导师,将全力支持新生的全面发展和生涯探索,并对新生的职业成长充满信心。多位导师表示将根据班级情况持续开展辅导,帮助新生实现从学业到职业的过渡。会后,各班级校友导师与新生辅导员就新生适应和自我认知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朋辈领航,研途赋能——“研途青年说”学长沙龙
9月17日,自动化工程学院在学术楼举办“研途青年说”学长沙龙。本次活动由2025级新生辅导员赵霜主持,邀请2023级优秀学长李毅凡(控制工程专业)、杨晨(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讲,学院全体研究生新生参加本次活动。
李毅凡以“科研论文全流程实战指南”为核心展开讲解,他将科研路径拆解为“领域确定—文献研读—创新点挖掘—方案设计—实验开展—论文撰写—投稿返修—录用”八大关键步骤。针对创新点突破难题,他提出融合策略——既可深耕本领域进行方法整合,也可跨学科迁移技术突破局限,特别建议结合学校电力自动化特色寻找研究切口。另外,他还分享了实用科研工具:知云文献翻译、GPT、Origin、Visio等,并强调工具只是辅助,核心在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建议新生根据研究需求合理选择,避免过度依赖技术手段。
杨晨以“科创小白的逆袭之路”为题,讲述了从“兴趣入门”到“成果落地”的成长历程。他分享了自己的科创启蒙:从拆解特斯拉电路系统、操作无人机控制系统起步,在学院实验室逐步培养科研兴趣,最终成长为多项科创竞赛获奖者与专利申请人。在谈及收获时,他不仅提及荣誉成果,更强调科创对综合能力的锤炼——在电力自动化相关项目开发中实现技术突破,在团队协作中提升沟通效率,在成果转化中强化实践能力,为在场学子提供了可复制的成长范本。他还强调,要正视科研中的挫折,将其视为优化方案的契机,同时建议建立每周进度复盘机制,及时与导师沟通研究进展,在团队协作中汲取经验、少走弯路。
讲座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学长们自身学习上经验的总结分享,了解了研究生学习科研上的经验技巧,也对后面的研究生生活该如何度过有了更深的思考。
自动化工程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