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我校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团队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

近日,2022-2024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名单正式公布。我校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团队成功入选,喜获殊荣。在国家“双碳”目标深入实施与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的重大背景下,该团队以女性教师为主体,始终坚守教学科研一线,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在教学改革、科研攻关、育人实践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和显著成效,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女性科技工作者的专业力量与使命担当。

该教学团队是一支结构合理、专业扎实、实力雄厚的教学科研队伍。团队现有成员13人,其中女教师8人,占比61.5%,博士学历教师占比85%,高级职称教师占比85%,中青年教师12人构成团队中坚力量。团队中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教学名师”“东方英才计划入选者”“曙光学者”“晨光学者”等多位行业领军人才,多人为“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工人先锋号”核心成员。该团队曾荣获2023-2024年度“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集体”。

团队成员(从左至右,从上至下):李晓露、赵晓莉、顾丹珍、赵晶晶、葛晓琳、朱兰、邓莉荣、沈运帷、符杨、李宏仲、李振坤、赵健

团队立足电力系统,围绕“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培养阶段的需求,打造了递进式课程矩阵:本科阶段以《电力系统分析》为核心,帮助学生建立电力系统基本概念、掌握三大计算方法;硕士阶段通过《高等电力系统分析》深化学生对新型电力系统的理解,教授现代分析工具;博士阶段依托《动态电力系统分析》,引领学生追踪国际学术前沿,培养学科交叉创新能力。

近年来,团队教学成果显著,先后荣获2017年度“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2022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23年“第三届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充分体现了团队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深厚积累与创新能力。

作为教育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虚拟教研室核心单位,团队积极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依托智慧树平台开设《电力系统分析》“慕课西行”同步课堂,与塔里木大学、喀什大学等西部高校开展课程共建,将先进电力教育理念与技术输送至西部地区,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报国”初心,助力区域能源教育协同发展。

团队紧密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清洁低碳、安全韧性、灵活高效”的发展目标,在海上风电、能源管理系统、电网安全等关键领域持续开展科研攻关,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5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超过1500万元。其中“我国首座大型海上风电场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大型海上风电场高可靠运行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入选“科创中国”绿色低碳领域先导技术,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人才培养方面,团队以科研项目为纽带,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在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斩获金奖,持续为能源电力行业输送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团队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深度参与能源行业标准制定,牵头或参与起草《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EMS-API)》《能源互联网数据平台技术规范》等7项国家标准,为我国电力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供统一技术框架。

校工会 妇工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