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以及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临港新片区生动实践蕴涵的丰富思政育人资源,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理实融合讲好新时代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校团委联合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临港实践”主题“大思政课”系列实践教学。
6月6日,“中国式现代化的临港实践”主题大思政课首条实践教学线路——“人工智能引领科技创新”线路正式启动。校党委副书记仰颐,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常华、常务副院长焦凤梅,校团委书记马国祥、副书记陈铭洲,以及马院部分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此次启动仪式。
仰颐指出,“大思政课”是推动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要有机联合,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临港故事,用好临港新片区丰富的思政育人资源,着力构建“课堂+社会”的多维育人空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力。
此次“大思政课”,师生一起赴临港新片区前沿产业展示馆、生命蓝湾展厅、盛帷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开展实践教学。三个场馆和公司展示了临港新片区对临港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规划部署,体现了临港新片区作为科技创新前沿、产业创新沃土的时代发展机遇,在真实场景中感受中国科技创新的伟大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马院教师柴巧燕围绕本次教学主题,重点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与人工智能的发展重要论述进行理论解读,鼓励青年大学生要树报国情,长报国志,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临港新片区前沿产业展示馆、生命蓝湾展厅、盛帷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侧重介绍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临港新片区及相关企业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转化枢纽地,实现高科技自立自强的实践及取得的成就。
本次理实结合的“大思政课”教学,深化了青年大学生对科技创新重要性的理解,增强了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特别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在临港实践的真切感受,更加明确了未来学业的努力方向。
学校高度重视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将立足临港新片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中国式现代化的科技创新样板,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积极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理论育人与实践育人的一体推进,不断开创我校思政育人工作的新局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校团委 供稿